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印度: 川普強逼選邊站 印度難題考驗的不僅印度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印度經濟的迅速崛起,連同它毫不掩飾地擴大地區影響力的動作,加上在“不結盟”旗子下左右逢源套取實惠,不僅引發特別在意是否吃虧的川普的關注,也刺激美國對押注印度的擔憂,惟恐養虎為患。


7月15日在中國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交部長理事會會議,印度外長蘇傑生不僅到會,還同期訪華,連同上個月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參加上合組織防長會議,印度內閣兩個重要成員同時實現五年內的首次訪華。

不過,這只是一個方面。辛格在上合組織防長會議上,於眾目睽睽之下拒絕簽署其他國家代表都同意的聯合聲明。這跟以色列伊朗的“12日戰爭”開戰後,印度旋即表態沒參與上合組織譴責以色列侵略行為的聯合聲明一樣,重點不在撇清關系,而在對中國俄羅斯主導的上合組織“說不”!在早前中國提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、金磚國家決意推動“去美元化”等舉措時,印度也另有算計,多少使上合、金磚等組織的團結形象失色。此番在趕赴天津之前的一個多月,蘇傑生在接受印度國家電視台采訪時,還特別對包括中國的鄰國提出警告:“與印度合作將帶來益處,而不與印度合作是有代價的。”與中、俄拉開距離的樣子是做足了。


這倒不是說印度在中美俄等大國競爭中選邊到美國,如果真是那樣,印度就不成其為印度了。比如去年10月,中印圍繞爭執不斷的邊境巡邏問題,就在俄羅斯喀山達成協議,兩國領導人時隔五年也終於會面,並對穩定兩國關系表達共識。至於與俄羅斯的關系更為印度看重,不會“一頭倒”的意味也蠻濃。在另一邊廂,川普2.0時代,美國印度也失卻耐心,並無太多客氣,不僅加稅、懲罰,還不停警告它遠離中俄。美國總統川普對待印度的態度,大體上也如蘇傑生對鄰國提出的要求:與美國合作將帶來益處,而不與美國合作是有代價的。

印度是很有個性的國家。當年靠非暴力“不合作運動”,硬是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從英國人手中獨立。近年來則在更多人未有預期的背景下,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,經濟總量甚至超過以往的宗主國英國。在對外關系上,印度自獨立以來,這個被譽為全球最大民主國家,就一直在“戰略自主”的鋼絲上謹防失足,憑借“不結盟”的大旗,在群雄爭斗的世界,始終避免把自己綁在哪一個國家或聯盟的戰車上。即使美國奧巴馬政府和川普1.0期間推進重回亞洲印太戰略時,印度雖然在對中國關系方面時而發出刺耳的聲音,但總體上還是小心翼翼避免進入中美俄角逐的雷區,努力在西方、俄羅斯中國之間尋找微妙平衡。這顯然是印度在大國關系處理上表現出的“一會兒一個樣”的原因。


這自然讓印度獲益不少,也構成印度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。所以,就算美國等國家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對印度主動籠絡,包括企圖通過“美日印澳四方對話”讓印度“入伙”,印度的熱情基本上也是停留於口頭上。

可惜此一時彼一時。進入川普2.0時期,內外矛盾尤其是36萬億美元債務壓力,已使美國政府難以有更多的戰略耐心。印度經濟迅速崛起,連同它毫不掩飾地擴大地區影響力的動作,加上在“不結盟”旗子下左右逢源套取實惠,比如在俄烏戰爭中低價采購俄羅斯石油,轉手賣給歐洲國家,用盧布結算繞開美元的做法,不僅引發特別在意是否吃虧的川普的關注,也刺激美國對押注印度的擔憂,惟恐養虎為患。


川普本人曾多次抨擊印度的高關稅政策,把印度稱為“關稅之王”。2025年6月,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印美戰略伙伴關系論壇上,就公開指責印度加入金磚國家是“不支持美元霸權”,稱“這不是在和美國交朋友和施加影響力的正確方式”,並直接要求印度不可再購買俄羅斯武器,應轉向美國購買軍火。

美國印度問題權威專家、在奧巴馬政府擔任過南亞事務高級主管的泰利斯,在美國《外交事務》上更是以《美國印度的糟糕投注》為題,稱過去美國印度的期望過高,現在應該重新評估與印度的關系,指出印度是一個潛在的兩面派,不能當成美國的可靠盟友。對這樣的兩面派,美國隨即啟動針對印度的“對等關稅”:威脅關鍵商品征收高達26%的懲罰性關稅。這無疑是刺向印度經濟命脈的利刃,尤其是對印度很難讓步的農產品來說。印度現在為了保護國內幾億農民人口的生存和利益,已經對美國農產品征收高額入口關稅,表明在農產品問題上讓步的回旋余地很小。而面對這樣的“兩面派”,美國隨即啟動針對印度的對等關稅。顯然,川普政府的關稅威脅,不僅印度很難接受,而且早已超越貿易與經濟的范圍,是經濟議題的政治化。

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42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.0016 秒